close

  中新網上海8月20日電 (陳靜 餘飛)膀胱癌是當前發病率最高的泌尿系惡性腫瘤。上海第十人民醫院20日披露,該院泌尿科專家鄭軍華與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劉秀萍領銜的團隊,在膀胱癌浸潤轉移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發現了腫瘤細胞的“特別通行證”: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EMT)相關基因。早期預測並評價膀胱癌複發與轉移的風險或將成為可能。
  據介紹,膀胱癌惡性程度卻不及肝癌、胰腺癌、肺癌等,但其居高不下的複發率與轉移率使治療難度大大增加,預後也不甚理想。
  鄭軍華與劉秀萍領銜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一種稱為PPM1A的基因在膀胱癌組織中十分常見,但有部分患者該基因表達減少甚至缺失。恰恰是這部分患者,最終都出現了複發和浸潤轉移,由此可見PPM1A基因在膀胱癌的發展與轉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據介紹,研究者通過構建膀胱癌皮下種植瘤和肺轉移瘤模型,證實PPM1A基因具有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作用。研究者還進一步篩選了PPM1A作用的下游基因,發現了一組與上皮間充質轉化(EMT)密切相關的基因,從而證明瞭PPM1A基因對膀胱癌浸潤轉移的調節是通過影響EMT相關基因來實現的。
  醫院方面表示,滬上專家的這一發現對於膀胱癌的診斷與個性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下一步研究團隊將深入探索調節PPM1A基因表達的上游分子機制,從而確定其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併為後期的臨床應用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據介紹,一旦相關調節機制完全清楚明瞭之後,早期預測並評價膀胱癌複發與轉移的風險就成為可能;對於易複發與轉移的患者,可以及早予以個性化的治療和干預。  (原標題:上海醫學專家首發現膀胱癌易複發轉移之機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qa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