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報記者王家梁
  □本報通訊員戴永明蒙文明
  “老朱,這是這個月的工資,快數數。”前不久,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馬溪鄉從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朱某激動地接過5000元工資,這是3年來領到的最大一筆勞動報酬。
  早些年,老朱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接受社區矯正期間,他先後參加了電工技能和養殖技能兩期“融入工程”技術培訓。“參加培訓,讓我掌握了一技之長,將來有信心自己創業。”老朱樂呵呵地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據瞭解,僅2013年,黔東南州管控、幫教社區矯正對象、刑釋人員就達5388人。特殊人群回歸社會後,大多心理較為脆弱,加之缺乏謀生手段、易受歧視,很容易走上邪路。為此,2012年12月,黔東南州司法局積極爭取州委、州政府支持,把社區矯正納入“法治黔東南”“平安黔東南”創建總體規劃,在全州開始實施了“融入工程”,通過對社區矯正、刑釋人員等特殊人群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就業安置,助其及時順利融入社會。
  培育特殊人群一技之長
  2013年5月15日,黔東南州“融入工程”培訓基地正式在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成立,對社區矯正、刑釋人員等特殊人員進行免費培訓。首期參訓的40名學員通過半個月的學習,拿到初級電工維修證書,其中30人與黃平縣、麻江縣兩家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另外10人在地方政府幫助下,順利自主創業。
  “一時衝動犯下彌天大錯,政府不僅沒有拋棄我,還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現在參加了培訓,還被推薦到企業上班,我對生活有了希望和信心。”在“融入工程”培訓班結業典禮上,刑釋人員韋某拿到初級電工維修證書和結業證書時熱淚盈眶:“從今以後,我將帶著政府的關心和期盼,走好人生每一站。”
  瞄準市場需求引導就業
  為提高培訓效果,培訓設有現場觀摩、實地學習考察等實踐課程,切實提升培訓學員的勞動技能。在培訓內容上,主辦方瞄準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第一期培訓以市場急缺的電工專業為突破口,第二期培訓根據學員來自農村的特點,培訓以家禽家畜及鯉魚等特色養殖、飼養技術及常見疾病防治為主。
  “對培訓課程的設置,我們按照前期調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見效快、實用性強、就業好的培訓專業,確保學員學有所成,及時就業。”黔東南州司法局副局長楊朝柱說。
  據統計,“融入工程”實行至今,黔東南州共對152名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今年,黔東南州司法局與培訓單位協作,還將開設汽車維修、蔬菜園藝、建築、家政服務、電子電工等培訓項目。
  整合資源助推平安建設
  “我的養殖場有今天的規模,得益於‘融入工程’培訓對我的幫助,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榕江縣社區矯正人員吳某告訴記者。
  2012年8月,吳某因盜竊高速路電纜,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7個月、緩刑兩年。
  得知情況後,榕江縣司法局將吳某被列為重點幫扶對象,並按照與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聯合出台的《關於對困難社區矯正對象實施救助的管理辦法》進行救助,司法局多次協調信用社為其貸款8萬元,為他聯繫優質養殖品種,提供技術培訓,幫助吳某建成了特色養殖場。
  “近年來,像吳某這樣因家庭貧困走上犯罪道路的,並不少見。更有甚者在賠償被害人損失過程中,大量舉債,這些人員如不得到妥善安置、幫扶,勢必會引發重新犯罪。‘融入工程’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為平安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助推作用。”黔東南州司法局局長李本山說。
  截至今年5月,全州社區矯正服刑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為0.06%。遠低於全國0.20%和全省0.11%的平均水平。
  據統計,2013年以來,黔東南州共建立融入工程培訓基地4個,過渡安置基地10個,社區矯正就業基地15個,教育基地19個,共協調提供就業崗位160個,開展勞動技能培訓476人次,協助社區服刑人員創辦各類養殖基地798個。
  (原標題:“融入工程”破解特殊人群回歸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qa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